【噬纪家园】喜讯!噬菌体公司股价暴涨304%!重磅!澳洲放宽监管,噬菌体GMP获2年豁免;TIR识噬菌体触发Thoeris防御
日期:2025-11-05
01 行业进展
【重磅】澳大利亚拟予噬菌体制剂
2年GMP豁免期
澳大利亚药品管理局 (TGA) 近日发布《建议: 本土噬菌体生产GMP豁免v1.0》(Consultation: GMP exemption for domestic bacteriophage manufacture v1.0), 并于2025年10月16日至11月13日向公众征求意见。
文件指出, 随着全球抗菌药物耐药性 (AMR) 持续加剧, 噬菌体疗法重新成为关键的潜在治疗方向。目前, 澳大利亚尚无获批的噬菌体制造设施。TGA认为, 若禁止本土生产, 医疗机构将不得不依赖进口噬菌体制剂, 这可能延长患者等待时间, 且产品质量未必更优。
为鼓励创新, TGA计划推出为期2年的临时性GMP (良好生产规范) 豁免措施, 允许医院与科研机构在监管下生产并使用个性化噬菌体治疗产品 (Bacteriophage Therapy Products, 简称BTPs)。此前, 澳大利亚在噬菌体监管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
相关阅读
原文阅读
Armata噬菌体疗法试验告捷
股价暴涨
2025年10月22日,Armata Pharmaceuticals(ARMP)股价剧烈波动,开盘约4.05美元,盘中最高触及16.34美元,涨幅约304%,最终收于7.05美元,较前一日上涨约103%。当日成交量暴增,市场情绪高涨,显示投资者对公司临床进展的强烈反应。
该数据在IDWeek 2025会议上发布, 显示AP-SA02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治愈率达88%, 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58% (p=0.047), 且无复发病例。该疗法对MRSA及MSSA菌株均有效, 安全性良好。Armata首席执行官Deborah Birx博士称, 这标志着噬菌体疗法的重要里程碑, 公司计划于2026年启动III期临床试验。
相关阅读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armata-pharmaceuticals-armp-surges-103-111000516.html
02 科研进展
No.1 Nat Microbiol
Luciano A. Marraffini 团队
TIR域识别噬菌体衣壳触发Thoeris防御
近日,来自 The Rockefeller University 的 Luciano A. Marraffini 团队揭示了细菌 Thoeris 防御系统的分子识别机制。研究发现,该系统依赖 TIR 结构域(Toll/interleukin-1 receptor, TIR)传感器 ThsB1 和 ThsB2 直接识别噬菌体衣壳主蛋白 Mhp(major head protein),从而精确启动防御反应。以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中的 Sau–Thoeris 为模型,作者发现仅在完整表达 thsA/B1/B2 时,Φ80α 感染后细胞内 NADH 显著下降;而 Δgp43 或 Mhp V273A 突变均无法触发该反应。机制研究显示,ThsB1 先结合 Mhp 并招募 ThsB2,形成活化复合物,促使 ThsB2 合成第二信使 1″-3′-gcADPR (glycocyclic ADP-ribose),进而激活效应蛋白 ThsA 降解 NAD+,抑制病毒复制。进一步研究表明,链球菌 Streptococcus 的 Thoeris 系统亦能被 Mhp 激活,说明 TIR 感知病毒结构是一种跨物种保守机制。该研究揭示了细菌免疫系统“识壳触发”的全新模式,为理解噬菌体逃逸与设计工程化抗噬菌体策略提供了重要启示

doi: 10.1038/s41564-025-02150-0.
No.2 Nat. Commun.
Dominique Ferrandon 团队
氨基糖信号诱导铜绿假单胞菌形态转变并激活毒力
近日,来自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Université de Strasbourg)的Dominique Ferrandon团队与广州医科大学合作,揭示了铜绿假单胞菌如何通过感知宿主来源的N-乙酰葡萄糖胺(N-acetyl-glucosamine,NAG)激活致病性。研究发现,静息的铜绿假单胞菌在感染果蝇后并非立即具有毒力,而是在体内经历一段“启动”(priming)过程,逐渐由椭圆形转变为杆状,并获得抵御宿主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攻击的能力。
机制上,NAG通过PilJ感受器介导的Ⅳ型菌毛(type IV pili,T4P)/环状腺苷酸(cAMP)-Vfr信号通路,促进极性蛋白FimV在细胞两端定位,从而增强肽聚糖(peptidoglycan)的侧壁合成,使细菌形态由椭圆变为杆状。相比之下,N-乙酰胞壁酸(N-acetyl-muramic acid,NAM)则会阻断FimV的极性定位并抑制cAMP信号,显著降低毒力。实验表明,NAG共注射可使细菌在感染24小时内完成形态转变并提前引发宿主死亡,而NAM处理几乎完全抑制感染。
该研究首次揭示铜绿假单胞菌通过宿主代谢产物NAG识别“入侵信号”,并借助形态重塑激活毒力的分子机制,为抑制病原体启动阶段的抗感染策略提供了新靶点。

DOI:10.1038/s41564-025-02150-0
No.3 mBio
Ajai A. Dandekar 团队
铜绿假单胞菌外排调控因子重塑群体感应网络
近日,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的Ajai A. Dandekar团队发现转录调控因子MexT通过调节外排泵系统MexEF-OprN,重新塑造了铜绿假单胞菌的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信号网络。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MexEF-OprN会主动排出信号前体HHQ,减少其在细胞内的含量,从而延迟后续PQS和RhlR信号的激活,相当于为细菌“踩下了刹车”。
当mexT或mexEF基因被删除时,外排功能丧失,HHQ无法排出并在细胞内积累,经由PqsH转化为大量PQS,进一步激活PqsE和RhlR信号,使细菌在较低密度(OD600≈1.0)就提前启动群体感应系统。此时,RhlR相关产物增加约5倍,PQS水平提升近10倍,导致毒力因子和表面活性物质提前分泌,在感染线虫模型中表现出更高致死性。
该研究首次系统阐明了MexT→MexEF-OprN→PqsE→RhlR这一调控链条,揭示外排系统如何通过信号“稀释”机制精确控制细菌沟通信号的时机。该发现为以外排泵或PqsE为靶点开发新型抗毒力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分子依据。

DOI:10.1128/mbio.02941-25
No.4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Tae-Jong Kim 团队
中链脂肪酸破膜清除金葡持留菌
近日,来自韩国国民大学(Kookmin University)的Tae-Jong Kim团队发现中链脂肪酸(MCFA)可在抗生素处理过程中高效清除金黄色葡萄球菌持留细胞(persister cell)。在10×MIC条件下,月桂酸0.1mM即可显著降低幸存比例,癸酸1mM有效,辛酸需10mM;肉豆蔻酸对增殖细胞有效,却无法清除持留细胞。该效应对环丙沙星、苯唑西林、妥布霉素三类机制均成立,提示与抗生素类别无关。机制上,月桂酸与癸酸显著提高膜通透性(membrane permeability),DAPI/PI染色与细胞外ATP泄漏证实膜破坏;加入1%Tween80可完全抵消杀伤。相比之下,膜流动性与跨膜电位(transmembrane potential)变化并不能单独预测清除效果。研究亮点在于明确“链长—通透性—持留清除”的量效关系,为含MCFA的皮肤外用制剂提供数据依据,或可降低慢性感染复发风险。

DOI:10.1016/j.ijantimicag.2025.107648
免责声明: 创噬纪和噬纪家园不对发布到推送中的新闻稿的准确性负责。
噬纪家园 栏目每周推送最新的科研进展、行业新闻和会议动态,也欢迎各位观众联系投稿。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388号301部位01室
电话:400-668-7738(总机)
创噬纪(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31782号-1 网站设计:J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