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篇看全2023上海噬菌体“两会”

日期:2023-11-23


合照首页1.jpg


上海噬菌体所学术委员会、 中国噬菌体研究联盟、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噬菌体技术专委会联席年会

主持人:刘冰教授-西安交通大学


联席年会欢迎辞

朱同玉教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会议伊始,上海噬菌体与耐药研究所创始所长、中国噬菌体研究联盟理事长朱同玉教授致会议致辞。朱同玉教授首先向在场的专家介绍了噬菌体所的发展和国内噬菌体领域的进展,随后朱院长表示在耐药菌流行日益严峻的今天,噬菌体以其特异性为耐抗生素细菌的治疗提供了一条解决之路。本次会议将针对噬菌体治疗领域的前沿问题展开讨论,体现了我们的研究团队对国际间相互合作学习的重视。

朱同玉教授表示,比利时专家对本国噬菌体进展的介绍将丰富了我们的视角,提供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会议期间的激烈讨论和思想碰撞无疑将会把噬菌体研究领域推向新的高度。最后,朱同玉教授表示,我们应该把握这次难得的契机,切实推进这项难得的国际合作。



PT in Belgium, 100 cases

Jean-Paul PIRNAY教授,Queen Astrid Military Hospital


来自比利时Queen Astrid Military Hospital的Jean-Paul PIRNAY教授对在噬菌体治疗领域颇具经验。此次会议上,Jean-Paul PIRNAY教授以“PT in Belgium, 100 cases”为题,分享了世界范围内、特别是比利时噬菌体治疗的成果和进展。Jean-Paul PIRNAY会议上分享了比利时临床现状和噬菌体药物概念,并对比利时开展的100例噬菌体临床治疗案例结果进行了总结和思考。Jean-Paul PIRNAY介绍,在100例噬菌体治疗案例中,77%的病例有所改善,61%病例根除了细菌。最后,Jean-Paul PIRNAY也提出了相关治疗建议,以提高噬菌体治疗的效果,如将噬菌体与抗生素联用、预适应噬菌体的筛选以及开发用于一线治疗的噬菌体鸡尾酒试剂、利用合成噬菌体针对细菌感染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等。



Pre-adaptation of bacteriophages

Maya Merabishvili,Queen Astrid Military Hospital


Maya Merabishvili在会议上着重介绍了噬菌体耐受机制、引起噬菌体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及应对办法,综合100份治疗案例,提出了噬菌体预适应处理以延迟细菌对噬菌体产生抗性的速率,并以Lambda噬菌体为例,在28天的协同进化实验后,噬菌体能够长时间抑制细菌生长。



Making antibiotics great again:Phage resistance in vivo correlates to resensitivity to antibiotics in pan-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abrina Ingrid Green,KU Leuven


Sabrina Ingrid Green简要介绍了噬菌体与抗生素协同作用,从100例治疗案例中发现铜绿假单胞菌Ⅳ型菌毛突变导致噬菌体耐受,并利用大蜡螟模型评估其耐受菌毒力。



噬菌体治疗在台湾

陈立光教授,台湾花莲慈济医学中心


上海噬菌体与耐药研究所副所长陈立光教授在此次会议上分享了台湾地区噬菌体治疗的情况,并以CRABs噬菌体治疗粉尘爆炸中烧伤病人的伤口感染为例,介绍了噬菌体分型及共进化筛选方案在实际治疗中的应用。会议上,陈立光教授就噬菌体治疗的临床评价标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联席会议总结发言

衣承东主任,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上海噬菌体与耐药研究所学术委员衣承东主任在致辞中肯定了噬菌体治疗这条道路。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团队聚焦于噬菌体的临床研究,不断有科研团队正在加入到这条道路上来。不同地区相互的交流合作,也使得噬菌体在纳米医学领域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衣承东表示相信在更多科研人员的探索下,未来将会开发更多基于噬菌体的疗法共同对抗耐药菌。

最后,此次会议在中-比两国专家热烈的讨论中结束。

ca15812bcbcb247ee45a6ec412d9fda.png






开幕致辞

大会主席、市卫健委

市经信委领导


会议开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噬菌体与耐药研究所所长、大会共同主席朱同玉教授回顾了噬菌体的研究发展历史,并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噬菌体治疗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表达了对噬菌体治疗的肯定和期许,并预祝此次大会圆满举办。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一级巡视员衣承东教授肯定了噬菌体在控制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并对噬菌体的临床转化应用予以厚望,相信未来在控制耐药菌感染的道路上,噬菌体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刘平副主任对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同时指出未来研究要坚持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瞄准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克难,并期待未来噬菌体研究团队能够再接再厉,打造出具有国际水平的临床试验中心。




大会主旨报告

主持人:韩文瑜-吉林大学

胡必杰-中山医院



CRPA克隆演化及治疗挑战

俞云松,浙江省人民医院


俞云松教授在本次会议上向在场观众介绍了国内外耐药细菌的流行情况。碳青霉烯类耐药细菌 (CRO)是目前全球威胁最大的耐药超级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单假胞菌(CRPA)在烧伤感染中位居我国革兰氏阴性菌首位,都严重影响了院内感控的管理和医患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在CRPA流行新克隆不断形成的过程中,其毒力和致病性也随之增高。余教授认为,在抗生素治疗以及疫苗的研发困难、临床治疗效果不显著的背景下,噬菌体有望成为CRPA治疗的重要武器,值得科研团队进一步探索。



基于ssRNA噬菌体的mRNA VLP疫苗研究

童贻刚,北京化工大学


童贻刚教授在此次会议上向我们介绍了ssRNA噬菌体的种类,及其在纳米医学领域的用途。通过对比ssRNA噬菌体mRNA疫苗与传统疫苗的技术路线和生产成本,童教授认为ssRNA噬菌体制备流程简便,能够大幅节约生产成本。作为一种新型的疫苗研发平台,ssRNA噬菌体mRNA疫苗能够克服和弥足传统疫苗的不足,在疫苗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分枝杆菌噬菌体逃逸宿主防御的分子机制

何正国 广西大学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不断出现使得结核病的防控面临着严峻挑战,尽管噬菌体治疗是目前最具潜的抗菌疗法,但是噬菌体治疗常常会面对宿主细菌耐受的问题。何正国教授在大会上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分枝杆菌噬菌体突破宿主防御的分子机制,定义了首个噬菌体宿主因子Ser/Thr蛋白激酶,并在分枝杆菌基因组中发现了第一个抗噬菌体防御岛,解析了该防御岛的工作机制和基因调控通路。此外,何教授还介绍了目前全球分枝杆菌噬菌体分离的现状,展示了分离到的分枝杆菌噬菌体样本,这些工作都为分枝杆菌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






议题1:噬菌体前沿技术

主持人:严亚贤-上海交通大学

乐率-陆军军医大学



病原菌抗噬菌体感染防御系统关键效应蛋白功能机制

欧阳松应 福建师范大学


欧阳松应教授在本次会议上向我们介绍了病原菌抗噬菌体感染防御系统关键效应蛋白的功能机制。分别阐述了病原体感染与宿主系统间相互作用机制、致病菌通过小分子与核酸等激活宿主信号通路机制以及致病菌效应蛋白功能机制等内容。致病菌效应蛋白功能机制主要阐述了“从致病菌入侵宿主促生殖”和“致病菌自我免疫抗入侵”两个方面的攻防策略。欧阳教授将嗜肺军团菌 (Lesionella preumophita)作为致病菌研究模式物种进行了相关研究,同时提出了目前仍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他表示致病菌感染机制研究、CRISPR-Cas系统效应蛋白功能机制研究,都可为靶向抗致病菌策略提供了更多思路。



噬菌体若干真核细胞特性的发现与机制研究

刘冰,西安交通大学


刘冰教授围绕噬菌体中存在的多重真核细胞特性,分别从DNA和RNA两个层面对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噬菌体通过对自身DNA进行修饰来逃避细菌防御系统的攻击,也可以加速自身复制。基于对噬菌体基因组修饰的分析,刘冰教授团队首次在噬菌体中发现了革兰阳性菌RNA聚合酶的噬菌体抑制蛋白,并阐释了抑制的分子机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排除DNA型的抑制模式,在噬菌体与宿主相互作用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噬菌体基因组编辑的基础及应用研究

陶攀,华中农业大学


陶攀教授在本次会议上从两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噬菌体基因组编辑的基础及应用研究。一是噬菌体基因编辑,天然的噬菌体资源通过基因改造形成改造噬菌体(工程噬菌体),陶教授总结了目前包括CRISPR-Cas系统类型的选择、CRISPR-Cas靶向位点的选择、用于重组的野生型噬菌体的剂量以及下一代噬菌体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方向等问题在内的几大挑战。会上,陶教授还向大家介绍了工程噬菌体的疫苗递送系统,详细阐述了T4噬菌体作为病毒样颗粒疫苗递送系统的研究成果。



利用“合成进化”在实验室定制噬菌体

易啸,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易啸教授汇报了如何利用合成生物学,在实验室实现“合成进化”,以定制噬菌体。基于合成进化的研究背景,易教授就“实验室中生命体进化规律不明”这一研究痛点与挑战,采取开发和利用生物学技术,高效探索适应性地形图,从而获得进化规律并对其加以利用。通过开发出靶向性人工DNA复制体 (TADR)技术,以快速进化大片段DNA,从而实现在活细胞里快速进化一个基因,最终实现“噬菌体定制”,噬菌体疗法或将不再靠天吃饭,为噬菌体临床治疗提供一条新的路径。




议题2:噬菌体临床应用拓展

主持人:秦金红-上海交通大学

夏乾峰-海南医学院


噬菌体疗法改善非感染性肠源性疾病

段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段屹教授研究团队长期关注非感染性疾病,如共生菌群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段屹教授介绍在会议上介绍,共生菌群对心血管、消化、呼吸系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肠道微生物和肝脏密切相关。会议上,段教授着重介绍了对酒精性肝炎的相关研究。通过收集100例酒精性肝炎病例并比较肠道菌群发现,样本组的粪肠球菌数量远远超过正常组,且其分泌的细胞溶素的毒力作用与病人病情加剧和死亡发生息息相关。通过使用特异性靶向产细胞溶素粪肠球菌的噬菌体可明显改善酒精性肝炎,展现了噬菌体疗法对于改善非感染性肠源性疾病的潜力。



噬菌体治疗高产乙醇克雷伯菌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机制研究

袁静,首都儿科研究所


袁静团队通过研究发现,高产乙醇肺炎克雷伯是导致自酿酒综合症的病因之一,可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并提出了“内源性酒精性脂肪肝病”病因假说。实验证明,噬菌体鸡尾酒疗法能够降低耐药率,扩大宿主谱的同时逃避免疫系统攻击。另外,研究发现噬菌体在体内外均可特异性靶向裂解高产乙醇肺炎克雷伯,抑制酒精产生,有效治疗NAFLD。这些研究结果都表明了靶向性肠道菌群的噬菌体治疗是一个新的、具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基于工程化噬菌体应用于乳腺癌的靶向“饥饿”治疗研究

李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我国的乳腺癌防治形势尤为严峻,其发病率不但高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且增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李龑教授团队利用生物淘选技术,在展示随机多肽序列的噬菌体文库中,筛选获得具有血管生成素亲和力的多肽序列。李龑教授团队研究了工程化噬菌体在体内的肿瘤靶向能力及血管生成素结合能力,发现其能显著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作用,并证实了该噬菌体对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效果及生物安全性。李龑教授团队率先尝试将工程化噬菌体作为肿瘤靶向治疗试剂,并完成乳腺癌治疗的研究,克服了常规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容易引发毒副作用的难题。



个体化噬菌体联合抗生素治疗耐多药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探索

周泱,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随着耐多药细菌感染逐年升高,抗生素新药更替缓慢,导致大量无药可治耐多药细菌感染病例出现,噬菌体治疗耐药细菌的个案报道逐年增加,成为感染领域新的热点。然而,噬菌体治疗安全性和治疗效果仍有待验证。周泱老师团队收集了反复抗生素治疗超过半年来都无效的MDR细菌感染患者,通过个体化噬菌体与抗生素联合治疗呼吸道耐多药细菌感染,确定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的治疗方法,为临床上多重耐药的细菌感染提供了诊疗依据。




议题3:噬菌体与环境生态学

主持人:叶茂-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

汤芳-南京农业大学


土壤病毒群落补偿宿主抵御铬助迫的分子解毒机制

叶茂,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叶茂副研究员在本次会议上向我们介绍了铬胁迫下土壤中病毒群落补偿宿主抵御的分子解毒机制。从细菌群落及功能的装配机制、病毒群落及功能的装配机制、宿主与病毒装配过程的交互作用三个方面阐明铬污染条件下,土著病毒物种及功能基因的随机装配机制可有效协助宿主抵御逆境胁迫,并且促进铬解毒宿主的群落装配,向着更加可预测的确定性方向发展。



土壤病毒组与抗生素耐药基因

苏建强,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来自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的苏建强研究员在本次会议上介绍了不同区域土壤中病毒组分析和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分布转移情况。团队对森林、农业、城市土壤中提取到的基于基因组的病毒组进行分析,比较了不同区域土壤中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研究了土壤噬菌体中携带的耐药基因及介导耐药基因水平转移的情况。



根际噬菌体的生态功能与调控

王孝芳,南京农业大学


由土传病原菌引起的土壤生物障碍会导致粮食减产,威胁一体化健康(One health),亟需靶向性强的阻控土壤病原菌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南京农业大学的王孝芳老师以土壤青枯菌生物障碍为对象,基于宏基因组测序解析了根际噬菌体组-病原青枯菌互作特征,阐明噬菌体侵染削弱病原菌致病力、定向调控根际微生态的作用机制,提出通过优化噬菌体施用方法提升噬菌体消减土壤生物障碍效率的策略,为建立完善噬菌体靶向消减土壤生物障碍的微生态疗法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体系。



全球尺度活性污泥系统中病毒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研究

樊祥宇,济南大学 


活性污泥系统主要依赖于微生物群落对污水进行净化,但对其中病毒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分布研究较少。济南大学的樊祥宇老师研究了病毒在活性污泥中的全球地理性分布模式、结构功能多样性、感染动力学、病毒的时空性分布规律等核心问题,深入阐述其中的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作用机制,有望更好地利用活性污泥为人类服务。




议题4:High-level Dialogue on China-Belgium Phage Therapy

主持人:卢洪洲,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陈立光-台湾花莲慈济医院

范业东-Queen Astrid Military Hospital


Phage therapy in China

乐率,陆军军医大学


乐率教授此次论坛对噬菌体疗法的历史、现况以及将来做了一个总结性汇报。2017 年上海噬菌体与耐药研究所成立拉开了国内噬菌体治疗的历史帷幕,2018 年国内首例噬菌体治疗案例让噬菌体治疗一战成名。近年来,随着噬菌体治疗的发展,国内也出台开展噬菌体治疗相关政策。基于噬菌体治疗的研究积累,乐教授指出目前噬菌体疗法作为一个“新兴”疗法,还存在着很多厄待解决的问题:部分患者没有合适的噬菌体、个性化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等待时间长、病原体无法清除、缺乏高质量临床试验、难以申请药物以及监管法规不完善等。乐教授也指出将来的工作重点应为建立高质量噬菌体库、预制鸡尾酒制剂、分析感染失败的机制、建立工程噬菌体、开展RCT临床试验以完善法律法规。



One health and microbiome editing 

李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来自中科院微生物所的李明教授首先展望了目前细菌学前沿研究领域,介绍了“New tech leads to new insights into disease”、“患者自身携带的定植菌移位导致感染”、“免疫-菌群平衡变化是否导致疾病和衰老”等前沿议题,指出抗生素对病原菌与益生菌无差别杀仍是其无法克服的局限性。李明教授课题组原创性地发现CRISPR护卫RNA,发现了CRISPR效应物对一个全新毒素 - 抗毒素系统的调控作用,并证实了其多能性。首次揭示了CRISPR-Cas的自私特性,即偶联TA实现细胞成瘾,提出了“CreTA and CRISPR for double killing-ATTACK”的概念并分享了对该策略对临床分离的碳青酶烯耐药菌株应用。




比利时专场


本次大会在11日下午特别设置了比利时专家交流专场。欧盟对噬菌体产品的监管处于领先地位,为世界范围内的噬菌体法规制定提供了参考。比利时在噬菌体治疗、监管方面都局居于领先地位,为了扩大噬菌体治疗的应用范围,比利时联邦药品和保健产品局制定了地方制剂(magistral formulations)法规,将噬菌体制剂定义为“医生根据个体患者开具的、在药房制备的药物成分”,而不是一种药物,确保噬菌体制剂能够用于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本次会议特邀比利时阿斯特丽德女王军队医院的专家团队进行噬菌体临床治疗经验的交流和监管法规的分析。


来自比利时的专家Jean-Paul PIRNAY在本次会议中通过与Queen Astrid Military Hospital的Gilbert VERBEKEN和Sciensano的Pieter-Jan CEYSSENS专家进行连线,向我们分享了比利时等欧洲地区的噬菌体临床应用进展,分享了比利时目前耐药菌的临床现状和噬菌体在治疗超级细菌时所面临的问题。除此之外,专家介绍了比利时和欧洲等地现有的噬菌体治疗监管法规,从噬菌体与致病菌之间的关系切入,提出了噬菌体作为药物治疗,需要遵循的药物许可,认为噬菌体作为个性化治疗需要多方的参与,进行规管与质量监控。除此之外,在谈到噬菌体药物的现状和未来时,比利时重点介绍了经过 13 年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以及时间的沉淀,噬菌体疗法临床治疗监管法律法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及比利时如何形成成熟的噬菌体治疗的产业体系的过程。




议题5:噬菌体-细菌相互作用

主持人:童贻刚,北京化工大学

李明,中科院微生物所



【主旨报告】分枝杆菌噬菌体逃逸宿主防御的分子机制

何正国 广西大学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不断出现使得结核病的防控面临着严峻挑战,尽管噬菌体治疗是目前最具潜的抗菌疗法,但是噬菌体治疗常常会面对宿主细菌耐受的问题。何正国教授在大会上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分枝杆菌噬菌体突破宿主防御的分子机制,定义了首个噬菌体宿主因子Ser/Thr蛋白激酶,并在分枝杆菌基因组中发现了第一个抗噬菌体防御岛,解析了该防御岛的工作机制和基因调控通路。此外,何教授还介绍了目前全球分枝杆菌噬菌体分离的现状,展示了分离到的分枝杆菌噬菌体样本,这些工作都为分枝杆菌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



前噬菌体介导耐药基因在链球菌中水平传播的分子机制

王丽平 南京农业大学


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王丽平教授在本次会议上介绍了链球菌的耐药情况,研究团队通过采用噬菌体-耐药基因双向鉴定策略系统分析了数据库中和临床分离的链球菌基因组中的前噬菌体和耐药基因,鉴定了一类可直接编码ARGs的前噬菌体家族,通过设计了一组试验来鉴定SMphages的水平转移途径以及其它可移动元件在其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并且进一步通过构建ICE敲除和回补实验,揭示了前噬菌体在链球菌耐药性水平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为噬菌体治疗的风险评估和耐药菌感染的防控奠定了基础。



嗜水气单胞菌对噬菌体的识别受体与抗性机制

林茂 集美大学


嗜水气单胞菌是鱼类常见的病原菌,水产养殖源气单胞菌已普遍呈现多重耐药性,而噬菌体可以靶向防控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林茂教授团队分离了一株嗜水气单胞菌噬菌体phiA008,团队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筛选并验证了宿主的受体,并对噬菌体的特性进行了表征。在对野生株与抗性突变株全基因组比较后发现该突变株麦芽糖孔蛋白LamB基因55碱基位无义突变的偏好性。突变株与野生株相比,其生物膜形成能力、毒力均下降,对部分抗生素敏感性增加。林教授团队还分离了突变菌株的噬菌体,在将其与phiA008联用后发现对宿主菌的抑制效果增强,这种不同感染策略的噬菌体联用的方法对缓解噬菌体抗性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Retron免疫系统抵抗噬菌体感染的机制研究

邹婷婷 华中农业大学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邹婷婷教授在本次会议上介绍了细菌的Retron元件,详尽地阐述了细菌Retron系统抵御噬菌体侵染的分子机制。邹婷婷教授团队通过筛选逃逸细菌Retron免疫系统的突变噬菌体,并对其基因组进行测序,然后将噬菌体甲基化酶与Retron免疫系统在大肠杆菌中共表达最后进行质谱检测等实验,揭示了一种全新的原核生物免疫防御机制,并为基于Retron的基因编辑技术发展提供了分子基础。




议题6:器官移植论坛

主持人:朱同玉,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李晓宇,中山医院



肾移植术后肾周及尿路复杂感染的噬菌体治疗

张明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随着细菌耐药问题的日益严重,器官移植受者面临着耐药细菌感染的严峻考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的张明教授在大会上以两个典型肾移植术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介绍了噬菌体治疗的临床应用。其中一位案例中患者肾移植后发生肾周感染,移植肾周清创术后,培养结果显示屎肠球菌感染,给予利奈唑胺抗后治愈。一个月后,患者的引流液培养和尿培养中出现铜绿假单胞菌。因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不耐受,且引流液持续阳性,为了防止感染加重,考虑使用噬菌体治疗。通过两轮噬菌体引流管灌注治疗,用噬菌体鸡尾酒肾周冲洗以及局部创口湿敷,同时造雾机喷雾环境消毒。患者伤口愈合好,且移植肾周无积液,分泌物持续培养阴性。张明教授认为噬菌体治疗的应用可能为更多移植感染患者带来福音。



肝移植感染的特点及诊治策略

王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王婷副主任首先介绍了肝移植感染的特点,即肝移植受者除了具有普通感染的危险外,机会性感染的易感性也在增加; 多重耐药菌感染不容忽视,潜伏性感染的再激活是其主要的特点;移植受者感染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移植受者的感染风险取决于病原学的暴露和受者的免疫抑制状态。基于以上特点,临床上需要尽早采用措施快速、特异性诊断以及评估感染风险,制定个性化预防或抢先治疗策略。王婷副主任为我们介绍了一例肝肾移植术后多部位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噬菌体联合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案例。患者经两轮噬菌体治疗后拔除气管导管,情况稳定,带肾造瘘管规律透析出院。会上,王婷副主任分享了已发表的噬菌体治疗在移植术后抗感染治疗应用的研究成果 ,并对噬菌体治疗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DD供体来源感染现状与防控策略

赵闻雨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赵闻雨副教授为我们介绍了DD供体来源的感染(DDI)现状。DD供体由于经历了ICU抢救时的气管插管、创伤、手术及长期大剂量抗生素的使用易产生多重耐药感染,国内外均有DDI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报道,提示了DDI事件的严重性。针对DDI现状,临床上针对革兰阳性DDI和真菌DDI相关供者器官提供不同筛选策略。赵闻雨教副教授在会讲述了团队在探索相关去污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赵教授认为我国革兰阴性菌感染用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噬菌体治疗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最后赵闻雨副教授分享了一例噬菌体治疗的临床应用,展示了噬菌体应用的巨大潜力。



肾移植术后感染的噬菌体治疗

王继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王继纳主任首先指出耐药菌是肾移植感染事件的主要病原菌,噬菌体疗法作为一种“颠覆性疗法”,为院内移植感染提供了全新的路径与可能。截止2023年2月,全球己报道19例移植感染的噬菌体治疗 ,疗效成果显著。王教授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一例肾移植手术感染患者为例,通过汇报其整个病程发展以及诊疗用药过程,总结了噬菌体作为一种代替疗法, 再实践中的优势,详述了噬菌体在应用中如何能够填补抗生素治疗的"死角"。



讨论:实体器官移植相关感染的防控

朱同玉、李晓宇、张明、王婷、赵闻雨、王继纳


议题最后,几位移植界的专家交流了对于目前移植领域感染问题的挑战,以及噬菌体治疗应用的前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对实体器官移植相关感染的防控进行了总结。朱同玉副院长讲到,在医疗领域中,噬菌体鸡尾酒已被证明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感染症状,可以抗生素联合可产生噬菌体-抗生素协同作用,甚至恢复耐药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因此,不同的噬菌体治疗策略可以很好地对抗复杂的感染。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有理由相信噬菌体在移植领域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议题7:噬菌体应用基础研究

主持人:危宏平,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

秦金红,上海交通大学



影响大肠杆菌噬菌体增殖效率的机制挖掘

严亚贤 上海交通大学


本次大会的共同主席严亚贤教授在本次会议上向我们介绍了影响大肠杆菌噬菌体增殖效率的机制挖掘,主要包括甘氨酸裂解系统通过CRP协同抵抗噬菌体感染的分子机制以及二硫化物氧化酶操控噬菌体裂解释放的分子机制两部分内容。严教授在报告中首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一种调控CRISPR-Cas3的机制:大肠杆菌GCS代谢产物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增强CRP蛋白与Cas3启动子结合,促进Cas3的表达,从而提升对噬菌体防御功能。另外,严教授还介绍了细菌自身的DsbA能够通过特定的二硫键修饰路径,调控细菌裂解和子代噬菌体的释放。最后,严教授总结了如何结合新技术挖掘发现新的机制以及如何应用已知的靶点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为应用服务提出预期。



基于噬菌体资源库的交互敏感噬菌体鸡尾酒配制及机制解析

冯婕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冯婕研究员在本次会议上向我们介绍了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库及其应用。细菌耐药成为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的一个重大挑战,而高毒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株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需要多样化噬菌体来克服限制因素。但目前国内缺少系统性地针对临床耐药菌的噬菌体库以及系统的噬菌体数据资源。冯婕研究员在汇报中向我们介绍了如何构建多样性的噬菌体资源库及数据,明确噬菌体尾丝蛋白与受体间相互作用机制。冯婕研究员团队初步构建流行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库以及噬菌体库,为更好地服务于治疗高度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打下了基础。



吸入噬菌体疗法:对抗细胞内细菌的潜力

梁水意 香港中文大学


肺部胞内菌感染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香港中文大学梁水意教授课题组对吸入噬菌体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会上,梁水意教授对相关研究结果做出了详尽的阐释。首先,雾化器的选择对噬菌体成功递送至肺部至关重要。其次,通过微流控平台将噬菌体包被入脂质体形成的复合物能被有效雾化并控制胞内细菌数量。此外,噬菌体联合抗生素疗法在杀灭细菌和降低耐受性上发挥重要作用。梁水意教授认为通过喷雾干燥制成噬菌体粉末过程简单,储存稳定。雾化吸入脂质体包被的噬菌体联合抗生素疗法有望在解决胞内菌感染的难题上再进一步。



师噬菌体之长技以制病原菌 

顾敬敏 吉林大学


耐药细菌给畜牧养殖业和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威胁,而噬菌体解聚酶和裂解酶在噬菌体侵染杀灭细菌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吉林大学顾敬敏教授课题组发起了“向噬菌体学习”的口号,通过对噬菌体的解聚酶和裂解酶进行结构解析,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其发挥杀菌活性的功能机制,并将其转化成胶体金试纸条用于诊断检测样品中的病原菌,以期能有效诊断和防控病原菌传播。



细菌生物膜形成机制研究

刘晓晓 广东省人民医院


细菌携带的噬菌体等外源基因赋予细菌在“株”水平的独特性,是细菌应对外界环境刺激的重要资源库,故其表达被细菌严谨调控以适应其所处环境的变化。会议上,刘晓晓副教授介绍了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机制和应对措施,以及课题组的研究进展。





议题8:院内感染防控专场

主持人:王明贵,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李劲松,军事医学科学院

郑超,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



WHO建议耐药研究的40个优先主题:聚焦防控

胡必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胡必杰教授就 WHO 提出的人类健康抗微生物耐药性全球研究议程,分析了WHO 建议耐药研究的 40 个优先主题,指出预防(Prevention) 、诊断(Diagnosis) 、治疗与护理 (Treatment and care)、跨领域交叉(Cross-cutting)、耐药结核 (Drug-resistant TB)等 5个主题的、11个AMR领域种的40个研究重点。同时重点指出应该重点警惕医院水源性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做好医院水系统环境清洁。



The Effect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in an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Unit by Individualized Prophylactic Phage Aerosol: A 4-Year Prospective Study on the Temporospatial Reasoning of Phage Cocktail Formulation

陈立光 台湾花莲慈济医院


台湾花莲慈济医学中心的陈立光教授为我们讲解了将噬菌体从分离、到应用于医院环境消毒的过程。感染患者居住过的病房中,残留的致病菌会造成新入院患者的感染,但使用噬菌体鸡尾酒对病房进行预防性处理后,入院患者的感染率显著下降



噬菌体:多重耐药菌防控中的机遇与挑战

林佳冰,复旦大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感染控制科林佳冰,就MDRO防控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享。停止对MRSA/VRE的接触预防措施并没有导致HAI发生率的增加,不论社区医院、私人医院或是三级医院。虽然已经有大量研究证明了噬菌体医院感染中的各种应用,但噬菌体真正在临床工作用的使用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而对医院感染的控制策略的寻找也将一直在路上。



讨论:噬菌体应用于院内感染防控的瓶颈与潜力

李劲松、王明贵、郑超、陈立光、胡必杰、林佳冰、吴楠楠


陈立光教授等首先就噬菌体喷雾相关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李劲松教授对喷雾器使用效果对陈立光教授进行了建议,同时大家介绍了两种新的方法:照射方法和低温雾化。而后,专家们又针对如何克服院感管理的不利因素、怎样解决医护人员成为传播者的问题、如何解决医院ICU常规消毒后以及患者感染风险居高不下的问题等进行了精彩的头脑风暴。





议题9:人畜共患细菌病的噬菌体防控

主持人:郭晓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严亚贤,上海交通大学



替加环素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从机制到控制

杜向党 河南农业大学


来自河南农业大学的杜向党教授在本次会议上从细菌的耐药机制到对细菌的控制等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替加环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背景信息。杜教授团队在肺炎克雷伯氏菌中鉴定了替加环素耐药基因变异体tet(A)v并发现了替加环素耐药水平增强的机制。团队在霍氏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中还发现了一种参与tet(A)v基因跨质粒传播的重组机制。另外,研究团队通过对CRISPR/Cas12a检测和智能手机/肉眼读取信号相结合,实现了对病原微生物的现场快速检测。



云南省布鲁氏菌噬菌体的分离及其生态学意义

王鹏 云南地方病防治所


来自云南地方病防治所的王鹏主任技师在本次会议上向我们介绍了布鲁氏菌噬菌体分离及生物学意义。云南省布病疫情流行现状严重,发病率连年升高,布病的防治面临着许多的挑战。通过针对于云南布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王鹏主任技师团队总结分析出布病频发的原因及潜在致病因素,进行布鲁氏菌噬菌体的初步分离纯化,介绍噬菌体疗法治疗布病感染的现状。最后,布病关系着乡村振兴和民生问题,王鹏主任技师呼吁大家要广泛关注布病的防治工作,做好感染源管控工作。



耐药沙门菌流行与生物安全防控

乐敏 浙江大学


来自浙江大学的乐敏老师给大家讲述了耐药沙门菌流行与生物安全防控。沙门菌感染是我国生物安全的重要风险之一,严重威胁养殖产业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以及种源安全。乐敏老师从三个方面来向我们讲述其团队针对沙门菌全链条的基础-控制体系研究,研究内容涵盖了生态传播和流行热点、沙门-宿主互作机制以及防控技术原理、提升和应用。同时,乐敏老师还强调了可以利用病原大数据分析-解读平台来提升生物安全的治理能力的理念与目标。





议题10:噬菌体产业应用

主持人:李锦铨,华中农业大学

钟佑宏,云南地方病防治



养殖环境噬菌体鸡尾酒消毒剂及噬菌体抗性权衡机制初探

张安云,四川大学


张教授在本次会议上向我们介绍了养殖环境噬菌体鸡尾酒消毒剂及噬菌体抗性权衡机制。分别阐述了养殖场重要病原菌耐药性及面临的问题、噬菌体消毒剂在畜禽细菌病防控中应用初探以及噬菌体疗法中多重耐药沙门菌噬菌体抗性进化权衡三个方面的内容。



噬菌体在克罗诺杆菌的遗传进化及食品基质污染防控中的研究进展

曾海燕 广东工业大学


来自广东工业大学的曾海燕教授在本次会议上向大家介绍了噬菌体在克罗诺杆菌中的遗传进化及食品基质污染防控的研究进展。曾教授详尽地阐述了克罗诺杆菌相关研究进展、噬菌体及CRISPR-Cas系统对克罗诺杆菌遗传进化的影响以及噬菌体在克罗诺杆菌食品基质污染防控中的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动物沙门氏菌感染及噬菌体防控

孙虎芝 青岛诺安百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来自青岛诺安百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孙虎芝总经理助理为在场观众介绍了公司研发团队对鸡群沙门氏菌感染及噬菌体防控研究,研发团队以沙门氏菌血清型、感染机制与传播途径为切入点,通过大量试验证明使用噬菌体能有效控制鸡群沙门氏菌感染且可以降低肠道炎症因子、增加抑炎因子含量。最后,孙虎芝向在场观众介绍了噬菌体在农业生物产品上的应用情况。



噬菌体治疗商业化进展

程梦珺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来自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助理研究员程梦珺在会议现场为观众介绍了全球噬菌体治疗进展。程梦珺博士首先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例介绍了目前细菌耐药危机、抗生素研发困境以及噬菌体治疗应用潜力。程梦珺博士认为,建立个性化医疗技术与开发创新药将会为解决这些困境带来希望。最后,程博士通过列举格鲁里亚、比利时等多个国家的噬菌体发展史和产业化进展,全面阐述了噬菌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展望了噬菌体治疗发展的未来。





研究生论坛(基础专场)

主持人:王兆飞-上海交通大学

程梦珺-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在11日研究生论坛基础研究专场中,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刘超同学发现CRISPR-Cas系统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基于小RNA的自调控机制,回答了CRISPR-Cas系统如何协调Cas蛋白和crRNA表达,揭示了一种作用于转录水平的anti-anti-CRISPR新策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古嘉瑜同学介绍了铜绿假单胞菌IV型菌毛突变与宿主-噬菌体互作的研究,比较了原噬菌体对铜绿假单胞菌MPAO1和PAO1基因和结构功能的影响;河海大学的李席席同学介绍了一株以溶藻弧菌E110的荚膜多糖为主要吸附受体的短尾科噬菌体HH109,其尾丝蛋白gp02具有降解其荚膜多糖的功能;贵州医科大学的丁国庆同学从生物信息学、裂解谱、生化特性方面介绍了dsRNA噬菌体phiNY编码的肽聚糖水解酶NYLy17的抗菌活性;大理大学的刘洪柏玉同学给大家讲述了分离筛选的7株布鲁氏菌噬菌体,进一步研究后有望应用于医疗和布病疫情防控。





青年论坛(临床专场)

主持人:马迎飞,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崔泽林,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在12日青年论坛(临床专场)中,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余广超副主任技师介绍了噬菌体治疗在假体关节感染中的应用案例,余主任团队利用噬菌体/抗菌药物联合的策略成功治愈了多名难治性关节液感染患者。

深圳先进研究院的谭新助理研究员,开展了噬菌体在大鼠和食蟹猴模型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安全性评价的工作,发现噬菌体在题体内的清楚主要在肝脏和脾脏中发生。试验发现,反复静脉给药可引起噬菌体浓度显著降低,其原因是机体产生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免疫反应,谭博士认为可以利用脂质体包裹噬菌体制剂,从而有效提高噬菌体的血药浓度。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李娜博士,针对目前耐药强、疗程长、疗效差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向大家介绍了多例利用噬菌体成功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案例,同时指出细菌菌落形态类型、糖基化修饰等因素可能是决定非结核分枝杆菌噬菌体易感性的关键指标。

深圳先进研究院的沈俊涛助理研究员,针对人体肠道微生物组,开展了大规模肠道噬菌体的分离培养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高效分离培养策略,最终建立了包含上百株肠道噬菌体的资源库,并首次发现了一类全新的感染革兰氏阳性菌的小基因组噬菌体。





青年论坛(基础专场)

主持人:周昕,扬州大学

乐率,陆军军医大学



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玄冠华副教授以细菌耐药与噬菌体疗法为背景,讲述了化学信号分子介导的微生物通讯。玄冠华博士发现硫烷信号分子与细菌的耐药性密切相关,吲哚信号分子是调控宿主防御感染的重要途径,并存在一种双组份系统-Rets-Gacs/GacA调控以T4P为受体的噬菌体感染过程。

Khashayar Shahin副教授在本次会议以广泛耐药的志贺氏菌在欧洲各国迅速出现为背景,分享了一种控制食品中志贺氏菌的噬菌体鸡尾酒疗法。通过体外研究表明噬菌体鸡尾酒能够有效控制不同食物中志贺氏菌的污染,并且在细菌-噬菌体-宿主细胞的模型中,噬菌体能够积极的杀死病原体,捍卫宿主细胞。

来自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张晓旭博士后首次发现次等位基因(Minor alleles)的遗传多态性驱动细菌与噬菌体的协同进化。张晓旭博士基于该发现建立了次等位基因驱动细菌和噬菌体协同进化的数学模型,以寻找与噬菌体结合的靶向药物,克服噬菌体治疗中的耐药性。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博士后王伟权通过对南海典型丛生盔形珊瑚的研究,开发了原噬菌体de novo预测新算法——Prophage Tracer,并在共附生细菌中鉴别到多个已知和新型温和噬菌体。通过对导致珊瑚疾病细菌的预测分离到一株温和噬菌体GfP2。经试验发现,细菌毒力因子LodAB催化产生的过氧化氢可激活原噬菌体,原噬菌体GfP2介导细菌竞争性清除,使细菌获得竞争优势,促进细菌在珊瑚体内的定植。

来自扬州大学的博士后李萍针对K57型肺炎克雷伯筛选出短尾噬菌体ZX1。通过对噬菌体抗性Kp菌株的表型分析和噬菌体基因组测序发现,细胞表面CPS为噬菌体ZX1侵染细菌的受体。李萍博士研究了该噬菌体和宿主菌相互作用的机制,并在动物实验上验证了其良好的杀菌效果。





颁奖仪式

主持人:乐率,陆军军医大学



研究生报告、海报评优颁奖仪式在主会场进行,由乐率老师主持。海报共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各6名、共计18份获奖海报;朱同玉教授、郭晓奎教授、陈立光教授为海报制作人员颁发了证书和奖金。研究生论坛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童贻刚教授、严亚贤教授为其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10c5d1e13365bac0fe4a20464457448.png

 海报评选结果                                                      研究生论坛



闭幕式

郭晓奎,上海交通大学



本次大会名誉主席、上海噬菌体与耐药研究所副所长郭晓奎教授进行了本次大会的闭幕总结,回忆了这6年以来噬菌体国际学术研讨会和超级细菌感染与噬菌体防治前沿论坛的历程。郭教授介绍了本届会议的特点,包括内容板块的增多、有效人数再创新高以及国际合作取得突破。郭教授也总结了噬菌体前沿进展与趋势,包括耐药细菌治疗、非感染性慢性疾病以及临床应用扩展等。最后郭晓奎教授相约2024年大会再见,未来合作共赢。



9dfc09ac3870a31bc6e3b36af781237c.jpg



编辑:张慧琴

来源:

上海噬菌体与耐药研究所10日会议纪要,

上海噬菌体与耐药研究所11日会议纪要,

上海噬菌体与耐药研究所12日会议纪要查看。



地址:华宁路3333弄14号楼
电话:400-668-7738(总机)

    微信公众号